來源: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網
時間:2018-01-26
各學部、學院(系):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教研〔2014〕5號)文件精神,強化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進一步優化研究生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根據《關于浙江大學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浙大研院〔2016〕31號),學校決定啟動新一輪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及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程建設類型及資助力度
本輪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類型包括公共素質類、研究方法和工具類、專業學位實踐類、學科前沿或交叉類等四類。
課程建設周期為三年。立項課程資助經費為公共素質類課程10萬元/門,研究方法和工具類、專業學位實踐類、學科前沿或交叉類課程均為15萬元/門。
二、課程建設主要內容
1、明確定位、詳細描述課程教學所要培養選課學生的具體素養或能力(教學目標),圍繞、聚焦上述素養或能力培養,針對性闡述在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課程考試考核創新等方面擬采取的配套措施,初步構建檢驗教學目標達成度、配套措施有效性的定性或定量評估指標體系。具體請根據《浙江大學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申報表》(附件一)填寫。立項資助建設課程的 “課程建設規劃”有關內容將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公示。
2、項目立項后,《浙江大學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申報表》中“課程建設規劃”有關內容要求在開課時告知選課學生。充分發揮選課學生的能動性,提升選課學生對課程建設效果和課程教學質量的話語權。重視選課學生對課程建設的參與度,師生協同,群策群力,共同推進課程建設工作。
3、立足于具體課程建設,針對性補充、完善《浙江大學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效果及教學質量調查問卷》(附件二),課程教學結束后開展問卷調查,系統收集、整理選課學生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為課程建設效果和課程教學質量的自我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4、課程建設中期考核需提交《浙江大學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中期考核表》(附件三),匯總分析所采集的《浙江大學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效果及教學質量調查問卷》的有關數據,總結經驗、查找問題,提出課程建設下一步微調方案。
5、課程建設終期驗收需在系統總結課程建設過程中的改革經驗、匯總分析歷年課程建設效果和課程教學質量評估數據的基礎上,提交“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經驗總結報告”,具體內容包括:課程教學所要培養選課學生的具體素養或能力;為達到上述素養或能力培養,在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創新等方面所采取的針對性配套措施;檢驗教學目標達成度、配套措施有效性的定性或定量評估指標體系。有關總結報告將在課程建設驗收通過后整理成冊,在適當范圍內公布,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供全校同類型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參考。
6、重視教材建設,鼓勵課程主講教師結合課程建設編寫教材。對于教材編寫及出版,學校另行予以資助和獎勵。
7、研究生院搭建了“研究生課程中心”網絡教學平臺(http://kczx.zju.edu.cn/yjskczx/)。要求立項資助建設的課程將相關教學大綱、教案、習題、案例、參考文獻、授課錄像等上網,為研究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全校共享,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
8、其他內容參照“實施意見”要求進行建設。
三、課程建設申報程序
課程建設負責人填寫《浙江大學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申報表》一式二份(同時附電子版,文件名為院系名稱+課程類型+申報課程名稱),由所屬學位授權點、開課學院(系)推薦,于3月2日前遞交至研究生培養處(聯系人:劉多;聯系電話:88981406;E-mail:yjsy_pyc@zju.edu.cn)。申報課程經學校課程建設評審專家組評審,評審通過的由學校立項資助建設。
四、課程建設經費下撥及驗收
課程建設資助經費分三期下撥。首期在課程立項時下撥總經費的30%(新開課程待正式開課后下撥);學校將在課程立項后的第二年對課程建設進行中期評估與驗收,評估與驗收合格的,繼續下撥40%的資助經費;課程建設滿三年后,進行終期評估與驗收,評估與驗收合格的,下撥剩余30%的資助經費。具體考核及獎勵措施見“實施意見”。
研 究 生 院
2018年1月24日
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網——源引于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院